近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,介绍2024年国务院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有关情况,并答记者问。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,促进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、身边、床边汇聚,努力让老年人享受“家门口”的养老服务。此前,国新办发布会解读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》。这是对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体系化制度设计的纲领性政策文件。
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,“老有所养”一直是我们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。老年人能够享受良好的养老服务,是老百姓朴实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大事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城乡考察养老服务工作、看望慰问老年人,强调要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,把养老等问题解决好,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。
“老有所养”,既是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社会文明的体现,更是涉及千家万户幸福和美的民生问题。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,解决好“老有所养”这一现实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。《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》显示,截至2023年末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.97亿,占总人口的21.1%。透过这一系列数据,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,如何为“养老”托底既是家事,也是国事。而伴随着老龄化的进程,今天的家庭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,加之人口流动的频率日益提升、人口流动的距离与时间长度都是日益延伸,因此,传统的“家庭养老”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。而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最近印发的《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》,正是针对现实问题,着眼现实需求,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,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,让老年人拥抱“享老”新时代。
对此,各级政府均应对标这份纲领性政策文件,切实完善财政支持相关政策,推动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、与适合我国国情养老服务体系相匹配的资金保障机制;并打造一支规模适度、结构合理、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,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多方发力,多管齐下,多措并举,丰富并优化养老供给,为“老有所养”托底,为千家万户的幸福托底。
推动并深化养老服务,优化养老供给,也是促进“银发经济”的关键举措。新一代老年人认知力、购买力提升,生活方式转变,对医疗保健、康复护理、生活照料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显著增强。应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理念,深入调研市场,细分老年消费群体,推出量身定制的产品与服务。这不仅能够提升社会养老的水平,更能促进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。两者相互激荡,相得益彰。无论是对于老人,还是对于创业者,乃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,都是直接而具体的利好之举。
弘扬“尊敬老人、关爱老人”的传统美德,需要我们理念层面的倡导,更需要行动层面的努力。优化养老供给,促进养老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、身边、床边汇聚,努力让老年人享受“家门口”的养老服务,为“老有所养”托底。以问题为导向,为落实为抓手,在提升养老服务水准的同时,也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,营造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氛围,助推尊老爱老的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由此形成长效机制,并与时俱进,确保所有的老人,都能安享晚年。